中国的,世界的——周文化

免费论文 德育论文 格式:doc 页数:14P 上传日期:2020-12-19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世界的——周文化岐山苍苍,渭水洋洋。

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周王室先贤在“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周原大地谱写了“凤鸣岐山”的千古传奇,历四代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一举灭商,入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随即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尤以文化压力最为突出。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周公等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们创造了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周文化,对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了革新和开放,在青铜玉器文化、文学、文字、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把中国文明史推向了第一个高峰。

今天的我们面对厚重的周文化,无权拒绝历史的慷慨赐予,应以“小子安敢让也”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重振周文化的精神内涵,阐析周文化的人文本质,落实周文化的实践品格,以科学民主的现代意识,提升周文化的人文情怀,在政治文明进程中,完成从臣民到公民的人格转化,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文明建设中重放异彩,成为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

一、周文化的发祥地是西周圣都—岐山岐山是周王室肇基之地,先周时期岐下周原川原相济,宽阔平坦。

山水兼得,土地肥美。

气候温和,春生夏长,草木茂盛,很适合农业生产和栖息居住。

周部族在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时期,因不堪戎狄族侵扰,遂率领部族,自永寿、麟游翻山越岭,西南而渡漆水,迁至岐山之阳的周原地区。

以农耕为主的周人,可谓找到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岐下周原肥美的土地带给周人不仅是丰衣足食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周人乐善好施,和谐礼让的精神风貌。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

灿烂的“西周礼乐文明”就是在这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风气 良好的王道乐土上孕育的。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所言“在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西周是非常重要的一段。

周公创造的礼乐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宝鸡(岐山)不仅是陕西十分重要的地方之一,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周部族在岐下周原以三世之功,百年的光阴实现“剪商”了大业,同时创立了以“仁政德治,亲民至善”为核心的“先周政治文化”,周公旦发扬先祖优良传统,“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周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待天下定后,隐居古卷阿—现今岐山周公庙制礼作乐,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影响了中国长达三千年之久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

岐山周公庙位于陕西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为周人迁居岐山以后的重要活动场所。

三千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它昭示了周王朝从岐山的崛起。

《诗经•。

大雅》中描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后世称为“卷阿”(quanwo)。

它是周公家族采邑之地,周王朝宗庙所在地。

早在西周初期,这里便是著名的游览圣地,堪称中国有史记载最早的风景名胜区。

如今这里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陕西关中地区最大古建筑群,总面积61万平方米。

是全国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占地面积最大的周公庙。

2003年至今,在此发现了迄今为止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和中国最早的陵墙。

出土10000多片西周甲骨,辨识甲骨文二千六百余字,是全国发现西周甲骨文最多的遗址,其中一坑甲骨是元圣周公旦本人占卜所用。

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四十五座,是现知先周和西周宫殿最多的遗址。

发现先周文化铸铜作坊,首次确认了周人在灭商前已能自己铸造青铜器。

周公庙遗址的发现,被学术界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 现”,“可与殷墟发现相媲美”。

同时,巍巍岐山之下的周原地区,千百年出土的60多批万余件青铜礼器,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外在形式“钟鸣鼎食”和周人在现实生活中遵从认可周文化。

如此等等重大发现,印证了周文化的创始地是西周圣都—岐山。

西周王朝280年间,岐山周原一直周人心目中的圣地,家族宗庙所在地,周王室贵族聚居地,这一时期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发展,周文化在此孕育发展,更是步入了新的高峰,使中国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发展期,为世人推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赞颂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孟子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尊为“圣人”。

荀子又把代表西周政治文化的《诗经》《书》《礼》《乐》推尊为儒家的经典,宣扬“文、武、周公之道”。

足见岐周文化影响多么深远,岐山是周文化的发源之地。

二、周文化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周文化亲民好德,实行仁政的优良传统,即是周室先贤世代继承下来的,也是在长期与商王朝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商末周初,周王室正努力推行“仁德亲民”的政治策略,以笼络人心,而实现他们的“剪商”计划的时候,而商纣王却专行暴政,骄奢淫靡,《史记·殷本纪》载,商纣王宠爱妲已,嬖于妇人,“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对于大臣的劝谏,不但不接受,反而残害大臣。

暴政最直接的后果是失人心,失人心则失天下。

武力处于劣势的周政治集团,礼贤下士,实行仁政。

刘向《说苑·政理》记载。

“文王曾问于吕望曰。

‘为天下若何?’对曰。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文王曰。

‘善’对曰。

‘宿善(赞赏某种 善言却不尽快实行)不祥’。

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孟子·梁惠王》下又载。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检查)而不征,泽梁(在湖泊打鱼)无禁,罪人不孥(不株连妻子儿女)。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实行宽大政策,扶助弱势群体,体现了周政治集团“仁政”的本质。

对于周文王来说,大行仁政首先是一种政治策略,其目的很明确,史籍一言中的说。

文王自羑里回归岐下周原,“与太公阴谋,行善修德,以倾商政”。

(《通鉴外纪》卷二下)。

历史事实鉴明,“行善修德”既是争取民心,壮大自己力量的政治需要,又是推翻暴政,夺取政权的根本措施和斗争策略。

“得人心者得天下”,成为周文王等周室领导者以后治理天下的政治理论依据。

同时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仁者无敌于天下”的思想基础。

周文王以仁政治国,国力日强,“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继承王位,发扬周室优良传统。

公元前1046年,武王以仁义之师攻伐商纣,战于牧野(河南淇县南),“仁治”战胜“暴政”。

商纣王众判亲离,只好登楼自焚。

西周初期,周公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了周室先贤们的治国政治理论,极力倡导“以德配天,敬天保明”的政治伦理观,宣称。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天受命”,周朝的兴起,是由于“敬德保民”和“天命白度,治祗具,不敢荒怠”的政治努力才获得上天的眷顾,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而保“永命”的政治伦理观,“敬德”在于“保民”,周公把“天命”和“人德”紧相结合。

《尚书》中《周书》的许多诰词,都反复强调着务必保持“保民”之德的告诫。

《梓材》篇。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与)厥疆土于 先王(文王),肆(故)王惟德用…,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无逸》篇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