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发力最新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41P 上传日期:2021-06-10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新冠疫情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发力最新中国货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与信用的政策。

它同样由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目标等因素构成。

中国的货币政策,随中国的政策与发展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中国特色。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冠疫情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发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冠疫情下中国货币政策如何发力应对非常规疫情,需要非常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学的定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纷纷祭出货币政策大招,美国更是推出了高达2.3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一时之间,货币政策似乎成了万能的解药。

货币政策之所以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是西方国家推崇政府有限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和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通常会更快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化体現出来, 也更容易获得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一般而言,大众往往会过高估计看得见听得着的政策效果,而对于决策者来说,这种认知偏差显然是需要努力克服的。

当然,从国际视角来看,货币政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汇率政策也是全球金融博弈的核心。

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美国的货币政策会给全球资本流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也格外引人瞩目。

事实上,在市场无摩擦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只会带来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不会影响实体经济。

在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框架内,假设短期内价格具有黏性,货币需求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就会带来利率下降,从而增加投资需求。

同时,利率下降还会带来货币贬值,从而增加出口需求。

此外,货币供给增加还会带来信贷规模和资产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需求。

因此,经典西方经济学中的常规货币政策是一种短期需求刺激工具,用来避免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下滑。

最新的研究发现了更多的货币政策作用渠道。

例如,货币政策会改变体系内的债券数量,从而影响金融体系内的抵押品数量和银行拆借规模,带来信贷规模的变化,进而 影响实体经济。

另外有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改变体系内支付流动性和信贷流动性的比例,从而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的偏好。

还有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周期性的变动带来了信贷抵押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引导了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比理论可能更加复杂,尤其是各国之间的货币博弈,远非教科书中的理论可以描述。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通过周期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资本流动,成为其资本获利的重要手段,而各国的货币政策则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金融危机中,常规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货币危机,属于政府信用危机这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显然是无效的。

另一类是金融机构危机,一般由私人部门信用危机引发,这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对于改善部分信用出现问 题的私人部门的信用状况以及受到影响的金融机构用处不大,但是,中央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可以帮助部分信用状况没有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防止风险的传染。

金融危机时,非常规货币操作往往更有效。

比如,次贷危机时,美联储购买了资产抵押证券,防止其价格过度下跌带来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以控制金融危机的传染。

新冠疫情对需求侧和供给侧都有负面影响。

一方面,由于担心病毒传染,自动或者被动的人员流动限制带来需求下降,尤其是服务行业的需求下降更多。

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限制使得许多劳动者可能无法复工或者被迫在家办公,许多产品的生产中断或者产能受到限制,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还带来了外部需求的下降,全球产业链的阻断也妨碍了企业的生产。

同时,交通阻隔导致部分国内外物流中断,也会妨碍供需平衡。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会蔓延到金融体系。

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恶化,都会给金融体系带来冲击,银行贷款坏账增多,股票价格下跌,这都可能恶化企业投融资环境,形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负向反馈机制,带来经济进一步的衰退。

因此,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而且供需两端、国内国外都有影响。

作为需求调节工具的总量型常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巨大外生冲击带来的实体经济局部失衡问题,精准的非常规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可能会更有效。

疫情期间的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价格型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为辅。

二是在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主,回购/逆回购和对金融机构贷款等为辅。

三是货币政策目标多元,经济增长、房地产调控、普惠金融、股票市场、汇率稳定、资本流动等都是关注的目标。

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是中介指标选择上的差异。

当然,二者无法完全分割,往往数量型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名义利率或者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银行可以贷出更多资金,同时,由于存款的使用率更高,银 行的贷款平均资金成本也会下降。

数量型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面向所有相关金融机构,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为主的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和操作期限更短的回购/拟回购操作的流动性获取,则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选择。

同时,我国信贷市场的供需规模并非利率主导。

从信贷供给的角度来看,信贷限额控制是央行经常使用的稳定货币供给的工具,这种数量型控制手段会使得银行的信贷供给脱离了利率因素的影响。

从信贷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金融体系内过剩的流动性会带来对市场利率不敏感的投机需求,一部分信贷资金流入了投机性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而正常的对利率敏感的投资需求反而无法得到满足。

同时,比较容易获得政府信用支撑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信贷,降低了其贷款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复杂影响,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央行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手段来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包括。

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释放整体流动性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和股票市场稳定。

通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金,主要目标支持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

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并通过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开展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换入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以增强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而是保持了利率的平稳,维护资本账户的稳定。

下调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