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课稿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x 页数:16P 上传日期:2022-05-27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如何全面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课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便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

其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理论界尤为关注。

个中缘由,在于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根本成就及其历史贡献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含量、研究与解释价值。

一、怎样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七一”重要讲话,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上,提出了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三大论断。

精准研读“七一”重要讲话就会发现,这三大论断 是历史逻辑上步步递进,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不断丰富的关系。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

其涵义是。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

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

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

内涵是。

走中国自己的路。

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

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具有何种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指向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也指向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指向世界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是相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而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可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新”3个关键词。

中国式,是从中国特色转换过来的。

中国特色表达的是体现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中国式把这种中国特点提升为一种中国范式,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范式而言,具有类型学与典型样本意义。

这是一种更为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表述,具有对话与传播意义。

现代化,既是明确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确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是为了突出现代化,且与西方现代化处在同一主题“频道”上进行对话,表明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我”的存在。

“新”这一关键词大有深意。

虽然都是现代化道路,然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新”在中国式,而且“新”在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上,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下的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主要为资本家特殊利益集团谋利益的现代化。

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贫富悬殊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单向度发展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单边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其次是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言。

第一,从相关重要论述看。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两个创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对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要论述都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

他指出。

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除“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外,其他四种涵 义都是对接“新时代”的,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致力于实现强起来的道路。

第二,从历史上看。

当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在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加个“新”字有其深意。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础上逻辑地发展起来的。

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逐步深化的。

1979年,邓小平在分析西方现代化发展成就、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又指出,“我们搞的 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这些论述表明,这里的中国式主要是强调适合中国情况,即“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这一点我们党始终坚持,所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样如此。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是要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发展了过去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总体上还处于未发展起来的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也不高,因而相对注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步入发展起来以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上,就更加强调共享发展,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加突出地把推动 共同富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也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二是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过去实践上相对注重物质财富增长和基本需求满足是一种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们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我们在实践上还是相对注重基本需求满足与物质生产、经济增长,发展的不协调性相对突出。

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更加注重其协调性,更加突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的“协调发展”“美好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