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15P 上传日期:2022-03-08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中元节(别名。

七月半、吉祥月、施孤、斋孤),道教名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源于早期的。

七月半。

农作丰收秋尝祭祖,。

七月半。

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四祭》中云。



古者岁四祭。

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

秋尝。

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

起初,。

秋尝。

的日期并不确 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

七月半。

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

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

普渡。



后期的。

七月半。

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

中元。

固定为节名。

中元节的祭祀风俗中元普渡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 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

鬼节。

,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 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

烧包。

(也叫。

荐包。

)。

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祈丰收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

布田。

(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

鸭。

就是。

压。

,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

魂灵。

,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

鸭。

与。

压。

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

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根据古书记载。

道经以正月十五是。

上元。

,为天官赐福日。

七月十五是。

中元。

,为地官赦罪日。

十月十五是。

下元。

,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



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

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

三界公。

,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

三官手书。

,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

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

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照例举办。

祈福吉祥道场。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

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

屋兰玛纳。

(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

孟兰盆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 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

庙普。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

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

街普。

,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

市普。

,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

庙普&rdq...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