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22年第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3月份,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
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下降XX%。
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下降XX%。
一季度,全区新增规上企业XX户,退出6户,总数达289户。
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年度目标任务XX%。
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
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XX%,同比下降XX%。
其中。
技术改造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一季度,产值超5000万企业有22户,总产值XX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XX%。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户,总产值XX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XX%。
产值最高的是XX新材料有限公司。
二、经济运行特点(一)从运行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季度,全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XX%。
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较上月分别提高1.6和1.8个百分点。
增加值增幅、进度在全市均位列第4。
工业用电XX亿度,增长10.9%。
(二)从产业看,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季度,全区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XX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9.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XX%,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比。
(三)从企业看,重点企业贡献明显。
一季度,产值前20位的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XX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5%,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区5.3个百分点。
其中。
XX集团、XX公司增幅位居前2名。
(四)从园区看,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一季度,3个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X%,占全部规模工业的22.2%,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3个园区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占全区比重达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五)从效益看,企业利润不断扩大。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增长XX%。
实现利润XX亿元,增长XX%。
企业亏损面与上年同期持平。
产品销售率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一)主要经济指标落后进度。
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落后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8个百分点,落后区人代会目标任务0.8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XX%,落后序时进度。
(二)工业投资增长乏力。
一季度,全区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下降XX%,其中。
技术改造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
从项目数量看,一季度全区工业项目XX个,较去年同期净减少XX个,其中。
5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较去年同期净减少XX个。
从项目规模看,一季度新开工项目3个,均低于5000万元。
分乡镇(园区)看,投资进展不平衡,有4个乡镇一季度工业投资额为0。
(三)企业负增长面较大。
受资金、市场、行业、产品等因素制约,企业生产不同程度下滑,XX户规上企业中负增长企业达82户,占比将近1/3,较去年年底提高XX个百分点。
82家负增长企业累计产值为XX亿元,占总产值XX%,同比增速下降XX%。
停产或半停产企业3户,累计减少产值2200万元。
(四)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季度,全区新增规上企业XX户,较去年同期减少XX户。
退出XX户,较去年同期增加XX户,工业经济增长点严重匮乏。
四、下一步工作(一)抓企业帮扶。
各镇(园区)要对负增长的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分析原因,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并跟踪反馈,督查问责。
培育筹划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个转企”“小升规”专项工作,加大对入规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奖励力度。
加强对去年退规企业的分类指导实施腾笼换鸟,采取置换、收储、合作、租赁等方式嫁接新项目,协助XX公司入统入库。
(二)抓运行调度。
加大工业调度力度,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工业经济的稳中向好。
认真做好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和进度管理,抓好二季度工业生产安排,逐月缩减进度差距。
完善工业发展保障机制,把握全区经济走势和企业运营动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紧盯当前减产停产、资金链断裂等企业风险情况,提高预警分析的深度。
(三)抓重点项目。
加大项目跟踪推进力度,对重点项目紧盯不放,为项目建设全力搞好服务。
对新开工项目,加快工作推进速度。
对续建重点项目,按年度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对已经竣工投产的项目,加快设备调试,尽早达产达效。
(四)抓政策惠企。
落实好省市“制造强省”政策,修改出台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通过编印手册、专场宣贯等方式送政策上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用能、用地等的企业减负“组合拳”。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