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综合主题教育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综合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山区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环城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山区学校对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解决了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但他们暴露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育质量下滑。
我们本次调研的杨庙掌小学,项目小学,耿家沟小学袁掌小学是典型的。
麻雀。
学校,两三个教师,几个到十几个学生。
这几所学校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陷入质量困境,无法自拔。
一、根据与校长和教师的谈话交流,和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就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梳理归纳如下。
1、生源质量问题。
主要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正进行着人口最大规模的流动,为享受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凡有能力的.家庭,优秀的孩子都进了城,剩下的多为贫困户,留守儿童这些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
袁掌仅有6名学生,其中一个是建档立卡户,父母文盲,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养成一身的坏毛病,考试成绩一位数,制约了这个学校的质量。
这些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等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越来越大,办学质量每况愈下。
2、师资队伍状况令人堪忧。
山区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教师流动大,大批优秀教师流失。
目前教师队伍现状有四种情况。
一是近年来雇佣的公益性岗位教师较多,这部分人不是奔着教育而来的,不安心,在教育上外行,没有培训就上岗,也很难进入教育角色。
二是有部分教师由于特殊环境形成职业倦怠,思想消极,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问卷中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屡见不鲜,很难胜任或不再胜任各科教学。
三是老龄化严重严重,身体状况差。
四是教师的数量不足。
教师缺编问题造成了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学效率低。
3、办学条件不能及时更新改善。
随着完成。
义务教育均衡。
验收,各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地方规定的标准。
但是,由于这些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较低,教育投入又非常有限,很多学校除了教科书外,其他教学资源也基本不用。
特别是在办学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与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日益陈旧的情况下,保持办学条件达标与教学手段的改善、更新面临更多困难。
4、课程不能开齐、开全。
有质量的教育,从课程实施层面看,最基本的就是课程不仅要能开齐,而且要能上好,但对这几所学校而言,课程开齐开全面临很大困难,袁掌和项目学校都是两个教师,他们只能抓语文、数学这些要统考的所谓的。
大科。
,而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社会、计算机等。
小科。
即使上了课表,随意性也比较大,完全成了机动课或虚设课。
更谈不上校本课,特色教育了。
耿家沟一个老师说,学校没网,上面的工作太多,校园到大门外处理上报,上课的时间没有保证。
5、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表现在部分学校负责人管理不到位,对抓学风、教风,抓质量束手无策。
学校管理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干好干坏一个样。
调研发现,这几所学校均没有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请销假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教学研究一片空白。
这些学校既没有搞教研的条件,也没有搞教研的能力。
整年没有搞一次教研活动,没有听一节公开课,几乎成了常态。
二、对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1、建立学校编制底线,选派优秀校长。
统一的生师比规定是基于学校理想规模假设制订的,只有当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教师教学。
对小规模学校来说,应按班级比来配,每班不少于2个老师。
选派年轻有为,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校长,来改变和提升办学质量。
2、出台。
交流。
政策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师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政策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山区小规模学校执教。
可以出台一些引导性的措施和限制性政策,规定每个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都要在山区学校有一定的教学时间,这些政策可以与聘用、提拔或荣誉挂钩。
3、分类考核学区可以切合校情给沿川、川塬、山后量身分类定制三类考核制度,目前的考核制度对山后学校有些大,他们望尘莫及,久而久之成破罐子破摔之势。
比如,学校活动,简报。
4、在教师培训方面予以倾斜一方面,中心校及沿川学校每学期给山后学校送教一次。
另一方法把培训机会尽量倾斜给山后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研与培训,与其他学校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
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等等。
综合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
按照年初工作要点安排,10月18日至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胜利、香隅、葛公、张溪、昭潭镇、花园、青山乡的小学本部和中学,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召开了由县教体局负责人和所到乡镇的人大主席、政府分管领导、住镇县人大代表、各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06所,在校生41325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034人。
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年,我县顺利通过。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积极推进。
全面改薄。
项目。
三年来,共投入10860万元实施项目145个,其中建设类项目93个,建筑面积160527平方米。
设备购置类项目52个,购置计算机2545台,实验设备1072座,教学仪器设备25座。
目前,设备购置类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类项目完成90个,完成率96.7%。
投入资金2086万元,改造青山、木塔乡中学学生宿舍2200㎡,新建运动场7000㎡。
实施教师。
安居工程。
,改扩建教师周转房142套。
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园区建设。
投入1.85亿元资金,建设胜利、张溪、泥溪三个教育园区,建筑总面积7.1988万平方米。
目前,胜利、张溪两个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泥溪教育园区还在建设之中。
三是推进县城区城南小学建设。
为缓解县城区小学办学压力,投入5900万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一所48个班级规模的完全小学。
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推进,2018年春季可投入使用。
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县建成多媒体教室1120个,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