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孟子》精选1万乘(shèng)之国,弑(shì)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yān),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ɡōu)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
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2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说。
“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
‘我做不到。
’这是真的做不到。
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
‘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
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bó)矣。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jǐn)庠(xiánɡ)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
小猪。
彘。
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4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
"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
"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
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
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něi)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àn)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孟子说。
“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
“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
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
(拔苗助长)6无恻(cè)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
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
没有是非善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怜悯伤痛的心,是仁的发端。
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
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
一个人有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样。
7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比如有一座城)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又比如另外一座城)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不是不锐利,盔甲并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充足。
守城的士兵们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势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威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着就是大丈夫!9离娄(lóu)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离娄。
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公输子。
即公输班,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师旷。
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六律。
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吕、阳律两部分,各有六种音,六律即阳律的六音,分别是太簇、姑洗、获宾、夷则、无射、黄钟。
五音。
中国古代音阶名称,即宫、商、角、微、羽,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这五音。
)10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