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疆第四个白皮书的名字3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疆第四个白皮书的名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疆第四个白皮书的名字1四本新疆的白皮书是《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四本。
白皮书。
从新疆的历史沿革、宗教信仰、兵团发展、人权保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和纬度,详细介绍了我国新疆的经济发展、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等工作,用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再次证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揭露了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反人类、反文明、反社会的本质,同时指出了在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疆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疆发展历史的了解,认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危害,正确认识去极端化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疆第四个白皮书的名字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白皮书,以大量史实和最新的数字与事实,介绍新疆的历史以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
。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新疆的白皮书。
白皮书全文约2.2万字。
。
。
白皮书前言说,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
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
。
白皮书说,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
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
。
白皮书说,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
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
。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
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
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
。
关于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白皮书说,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
公元前138年,为击退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
。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
五代宋辽金时期,因中原地区诸朝争夺统治权而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地方政权并列的局面。
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和于阗等地方政权,但它们同中原诸王朝都保持着密切关系。
。
。
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完成对天山南北的政治统一。
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卫,任用哈密当地的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中西商贸通道之安全,并对西域其他地区实施羁縻控制。
。
。
1757年,清朝平定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
两年后,清朝平定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大和卓波罗泥都、小和卓霍集占)叛乱,巩固了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统辖。
。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受到沙俄等列强的侵略。
在收复被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后,清政府于1884年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新疆建省,是清朝政府对历朝各代治理新疆的一次重大改革。
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至1909年,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完全一致。
。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二年,革命党人在伊犁策动起义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宣告了清朝在伊犁地区政治统治的结束。
民国政府建立后,不断强化新疆防务。
。
。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白皮书指出,自汉朝于公元前60年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之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进行军政管辖。
由于历代统治时强时弱,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也时强时弱。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维护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
关于东突厥斯坦问题的由来,白皮书指出,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著作中,曾出现过突厥斯坦一词,意为突厥人的地域,是指中亚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亚近代各民族相继确立,到十八世纪,突厥斯坦的地理概念已相当模糊,在当时史籍中也已基本无人使用。
十九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亚地区殖民扩张的深入,地理名词突厥斯坦重新被提出,并陆续出现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称为东突厥斯坦或中国突厥斯坦,将中亚河中地区称为西突厥斯坦或俄属突厥斯坦的提法。
。
。
二十世纪初以后,极少数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受国际上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根据老殖民主义者炮制的说法,将不规范的地理名词东突厥斯坦政治化,编造了一套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形形色色的分裂分子进行活动的旗号。
。
。
从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多次制造动乱。
新疆和平解放后,东突势力并不甘心失败。
极少数逃到国外的新疆分裂分子和在境内的分裂分子里应外合,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从事分裂破坏活动。
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宗教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
。
。
9·。
11事件发生后,国际反恐怖斗争与合作的呼声日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