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15P 上传日期:2021-06-10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

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8年底中共中央颁布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

面向少数民族人士举办专题研讨班。



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培训,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这就意味着面向广大少数民族人士开展以。

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教育培训,是社会主义学院在新时代承担的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使命。

谁是少数民族人士?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少数民族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对象。

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 中的代表人士。

这就是说,统一战线工作中所指的少数民族人士,主要指的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中,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非中共代表性人士。

面向少数民族人士进行教育培训历来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目标&mdash。

&mdash。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确定了社会主义学院面向少数民族人士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

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2016年以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先后面向内蒙古、西藏、宁夏、广西、新疆等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士,举办了五期专题研修班。

这些专题研修班的教学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目标,以大统战大文化为视角,直面问题,直入人心,全面阐释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命运 共同体关系,强化各民族共创、共享和共传中华文化的共同体责任,使学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总结这些研修班的学员特点和教学效果,结合贯彻落实《条例》,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面向少数民族人士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培训是特殊的时代使命。

一、讲清楚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偏差。

最典型的表现是有的人将中华文化理解为传统文化,甚至有人将汉族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将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

有人认为作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指的是各民族文化中的共同性内容,不包括个性内容。

还有的人看不到56个民族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中华文化就是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或总和,56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在一起就是中华文化。

以上中华文化观都有偏差。

如果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解成56个民族共同性的文化因素,不包括个性文化内容,那么,依照这一看法,一个个民族的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属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层面不属于中华文化,这显然割裂了民族文化。

而将56个民族的文化简 单地加在一起来解读中华文化,淡化或忽略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兼容并蓄性,就割裂了各民族文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有机联系,实际上虚化了中华文化。

针对这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社会主义学院要实现《条例》要求的。

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说清楚,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的,是56个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

中华文化在结构上具有。

多元一体。

性,。

多元。

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一体。

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形成的文化共性。

中华文化包括各民族仁人志士投身中国革命而缔造的革命文化,包括各民族同胞在火热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包括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

其中,从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共识中凝练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多样性的中华文化交流交融的载体,儒释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各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底色。

举例来说,朝鲜族文化为什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为我国的朝鲜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沃土上发展起来的,其主体已经中华文化化。

同理,在中华文化沃土上发展起来的我国伊斯兰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有精粹,也有糟粕。

文化的精粹是文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各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就是中华文明。

所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加强人们对各民族共创、共享和共传的中华文明的认同。

二、讲清楚中华文化团结统一的。

大一统。

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因此,给少数民族人士讲清楚中华文化,关键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大一统。

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精髓是团结统一。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5000年没有中断,关键在于。

大一统。

观念。

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问鼎王权,都以中华正统自居,建立的都是 多民族国家。

秦汉奠定了。

大一统。

,隋唐发展了。

大一统。

,元朝继承了。

大一统。

,清朝实现了。

大一统。

民族整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疆域格局和多民族治理的重要模式。

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同胞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程中,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一历程中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可见,。

大一统。

价值观的精髓是团结统一,表达了中国人。

天下一家。

的理想,是各民族的最高价值认同。

在当代,团结统一的。

大一统。

价值观表现为。

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铸牢56个民族&l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