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的表现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
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的表现,供大家参考选择。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的表现。
。
。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
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
。
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
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
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
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permil。
,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permil。
。
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
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
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
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
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
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
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
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
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
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
无权管辖。
而兴叹。
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
。
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作者认为,。
安全教育。
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
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
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
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
齐抓共管。
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
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
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
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
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
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
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
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
理论。
、。
理想。
、。
政治。
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
航船。
,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
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