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专题党课讲课稿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x 页数:7P 上传日期:2021-03-05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学习党史专题党课讲课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再过5年,将迎来党的百年大庆。

回顾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不胜感慨。

一句话,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漫漫长夜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列强贪得无厌,你争我夺,竟然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

而中国政府竟宣称严守“中立”。

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忡忡,为民族的生存寻找出路。

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引进西方种种时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义。

但是,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幼小的民族工业,经不住洋货、洋资本的冲击。

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教育也难有所为。

至于西方思潮,更是不着边际。

中国向何处去?正在中国人民感到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稳住了阵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各地人士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上海一家不起眼的房子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件事震动全国,它给灾难和迷惑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

好比漫漫长夜,看到东方呈现出一线曙光。

早期的共产党人不一定明白共产主义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任务是把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拯救过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己任。

还有一个人对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孙中山。

由于两次革命失败,他正寻找新的出路。

他认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同盟者。

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通过了联共、联俄的方针,中共代表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

看起来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是好景不常。

1925年孙中山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带有遗憾的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了孙中山的主张,在列强和江南财阀的支持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

无数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

生存下来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反帝、反封建,后来又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大旗,继续前进。

自称是孙中山忠实学生的蒋介石,至死也不敢放弃“革命”两个字,但谁都清楚他要革谁的命。

历史证明,复兴中华民族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二、抗战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伟大转折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

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日军迅速夺取东北,向华北渗透。

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

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演变成以夺取全国为目的的全面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

但是日本打错了算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结局表明,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

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强夺取的大部分领土或特权,百年耻辱为之一洗。

这一胜利终止了民族的继续衰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时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 作用。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国思想,并且付诸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35年,在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中共多次题注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在发生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建议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共合作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各地方军队也停止了相互争斗,在抗战中有良好表现。

当时地方军队有100万,超过中央军的80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挥、桂军、川军、西北军、鲁军等地方军队参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国内人心浮动。

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也意见分歧,有人说抗战必败,中国必亡。

也有人说打几个台儿庄战役就可以把日军逐出国门。

蒋介石高喊“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集中尚存的百万军队,要与日本做最后决战。

武汉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谁都知道难以取胜。

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38年写出《论持久战》一文,在武汉出版,迅速传遍全国。

党中央指示周恩来在武汉会见蒋介石,说明共产党关于打持久战的主张。

蒋介石接受了这一主张,在武汉外围进行一定的阻击后,有序地把军队撤出,把大量战略物资运往重庆,为打持久战做好准备。

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

毛泽东为八路军、新四军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放手发动群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

军队所到之处首先实行“二五减租”,解除了农民群众生存之忧,抗战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核心,民兵队伍协同,广大人民支援的抗战队伍,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三、四万人,在民众支持下迅速发展,民兵队伍最多时达二百万。

日军陷在人民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曾说今后要以游击战为主,在衡阳设立游击战训练班,还聘请叶剑英为教官。

但国民党军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遭到失败,蒋介石只好把军队撤回。

全国抗战统一战线、持久战、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克敌制胜的三件法宝。

与中国不同,日本没有从战略高度对战争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它妄言三个月结束战争完全脱离实际。

日本军国主义过分相信主观意志的作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非理性思维的倾向,这一特点现在还可以在日本右翼势力中看到。

很多人认为,在二战中日本不止一次发生严重的战略错误。

日本所以失败,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根本原因,而战略上的失误是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在全面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日军占领武汉后感到兵力严重不足,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前进。

已占领的华北地区,是掠夺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的重要地方,却受到八路军、新四军的骚扰。

1938年10月,日军在东京的大本营做出决定,日军不再占领更多的地方,对华战争以军事手段为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

把主要兵力调到华北,清剿共产党军队。

日军的调整,标志着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转为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达到诱降的目的,日本近卫首相连续三次发表声明,呼吁蒋介石和谈,和平解决争端。

日本还邀请英美驻华大使为说客,劝说蒋介石接受和谈。

日本保证,不会伤害英美的在华利益。

所谓和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