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自教育心得体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在这里代表我班作总结。
通过一周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三自教育是一个锻炼我们成长的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在为期一周的三自教育活动,我们认识到了“文明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重要性,给自己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有用的知识。
指引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只有进行三自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慢慢地养成,,从而为踏入社会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周里,我们做了许多的事情,也经历了很多,有了很多的感悟,知道各岗位的不容易,同时从这些事情中体会到了付出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收获。
通过三自教育活动,可以让我们养成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改掉以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通过三自教育活动,让我们意识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也不易。
在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都克服了玩手机的欲望,并且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也是同学们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后的结果,因为,同学们都知道集体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形象,大家懂得如何去维护班级形象。
这项活动的宗旨就是要同学们学会克服心理障碍,学会用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面对漫长的未来,仅有几天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坚信,在未来,14春汽修1班的所有同学会用更好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篇二。
大学生三自教育大学生“三自”教育一、大学生“三自”教育的含义“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指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把自身作为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按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通过自主、自觉、自为、自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活动。
“三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突出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成效。
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促进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提升学校的行政管理效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情操和责任感。
二、实现“三自”教育的途径(一)自我教育所谓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已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情感,正确认识自己、确定目标,完善自我。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在自我意识、自我实践、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等方面下功夫。
1.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对自身形象、行为、思想、个性及社会角色的认识,也就是对自我的认识。
我们要经常进行自我思考,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2.要注重自我实践,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倡导和实施自我管理,以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简言之,我们要积极调动主动性,积极参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管理,这不仅可以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工作,而且可以培养自律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
(举例。
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3.要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这是自我教育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平时都会有写心得、定计划、写总结等形式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适时进行自我鉴定,从而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补救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馈中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4.提倡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的发展、进步和提高。
动机是直接推动促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
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我们自己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使得大家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尽管说自我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许多有利之处,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太乐观,存在不少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自发与自觉的关系。
自我教育在发展初期是自发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决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发教育”,它必然要进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自主阶段,离不开正面教育的引导、启发,我们要自觉地、主动地配合好教育者组织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努力培养自我教育意识。
2.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
群体与个体之间总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两种形式,各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
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活动。
”我们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集体帮教对每个个体的巨大作用,又要发挥个体自我教育对所属集体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道德教育力量,实现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
3.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同为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要达到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必须在坚持灌输教育的同时,加强自我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灌输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处于主导地位。
自我教育是灌输教育的途径和动力,是正面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平台,后者丰富和充实了前者的教育内容。
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不能片面理解、过分强调自我教育,否定灌输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
(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指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在许多场合喜欢自我表现,思想上也较超前。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我认为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自我认知2.目标管理在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之后,应该给自身设立一个目标,以此来指导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并不是要创立一个怎样伟大的构想以及对它进行如何完美的描述,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内在的发展潜力,找出自己内心真正认同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使命)作为行动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目标,制定出的目标应该可以量化,要有次序性时间性,要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
设立目标,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设立目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点,围绕自己的长处来构思。
设立的目标,要能强化自身的长处,专注于自身的长处,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
二是目标必须具体,不能含糊其词,任何人都不可能去实现一个模糊的目标。
比如,打算考某个资格证,打算学会什么技能,打算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一定要把资格证的名称、要掌握的技能的种类、职业的性质确定下来。
三是目标要适中,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自卑自贱。
我们设立的目标如果太超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那么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