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9篇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24P 上传日期:2021-04-06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9篇全体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良好归属体验、所秉持的共善价值信念以及所具备的能动关怀意愿,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9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1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可少的。

五千年来,也有许多著名的民族团结的事。

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的条幅。

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村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 原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我们学校,也有些回族同学。

如果我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的.话,我会教他们说汉语,还会尊重他们的习惯。

比如,回族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

蒙古族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hellip。

&hellip。

对于一个小团体,团结可以成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是和平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悠扬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

民族的团结,关心国家的兴亡。

大家对五十六个民族有多少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汉族,其余都是少数民族。

这之中有回族、瑶族、藏族。











而且,他们又都有自己的神灵、讳避。

比如回族,他们不能吃猪肉,因为回族人把猪看作灵物,是不能吃的。

并且,回族人绝不吃意外死亡的鸡鸭。

再比如羌族,他们在四川西北部生活,周围有许多高山,人们便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雄伟的碉楼,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

它用来储存粮草、抵御外敌入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要想让国家昌盛,民族的团结才是首要。

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几个朝代。

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年时间,新中国由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团结,没有内战。

六十一年,中国自行发明了火箭、军舰、潜艇等现代军用物资。

只要民族团结,定可振兴中华。

民族的团结,成就一个国家的兴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3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 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

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



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

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

谚语有云,。

众人拾柴火焰高。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

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



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 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

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

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

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

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

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

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

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

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

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篇4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

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

另一 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

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

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

铸牢。

本身也具有双重性。

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

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

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